發布時間:2023-07-30 09:30 文字大?。? [ 大 中 小 ] 瀏覽次數:
盛夏時分,10公里的江蘇常州新龍生態林綠意綿延,鳥鳴啾啾。每到周末,大人們搭起露營帳篷,孩子們玩起水槍,仿佛闖入現實版“綠野仙蹤”的世界。不遠處就是長江常州段,25.8公里的岸線在高峰時期曾開設了百余家化工企業。如今,沿江一公里范圍內的低質低效化工企業全部清零,復綠面積已超3300畝。
300米,這曾是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距離江岸的直線距離。這家生產化學農藥的工廠也是第一家被拆除的企業。“搬遷后,我們瞄準了半導體材料等高端材料項目。”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。
減,換來了“增”的空間。走進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,就能看見由一家廢棄化工企業改造而成的常州長江大保護展示館。在這里,展板上的兩條曲線令人印象深刻:一個是空氣優良天數、水質達標率等指標一路上揚;另一個是畝均稅收從2019年的11.1萬元增至2021年的20.1萬元,幾乎翻了一番。
一江之隔的泰州,“騰籠換鳥”的故事也在上演。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涉及江蘇的17項問題中,涉泰州的占了6個,數量多、壓力大。整改完成后,泰州刀刃向內、自我加壓,于2021年主動圍繞耕地損壞、黑臭水體等重點領域明察暗訪,列出14個問題推動整改。
“退,實現了更高質量地進。”泰州市委書記朱立凡說,近年全市累計砍掉三分之二的化工企業,2021年盤活低效閑置用地2.5萬畝,減少能耗25.11萬噸標準煤,為重大項目落戶推進創造了條件,形成優存量與擴增量的良性循環。
“破”,是為了更好地“立”。躋身“萬億元城市”后,南通清醒看到,在超萬億元GDP中,約7.4%來自轉型升級壓力日益增大的建筑業,5%來自亟待進一步提升附加值的家紡產業。
“‘下一個萬億元’看創新!”南通市副市長陳冬梅近日表示,南通正依托沿江科創帶等戰略平臺,激發以科技創新為牽引的新發展動能,該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半壁江山,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、高端紡織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;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.5%。
“最大的破與立,都在人的頭腦中。”在江蘇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看來,“打破頭腦中的GDP崇拜和速度情結,新發展理念方能立住,變‘要我保護’為‘我要保護’,向創新謀發展、要未來。”
2017年以來,江蘇取消25家化工園區的定位,新型碳材料、大醫藥健康、物聯網、智能電網等產業相繼崛起。2023年1至5月,江蘇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92.3%,其中,南京、南通、鎮江、泰州4市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為100%。與此同時,今年上半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.6%,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.3%。
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,江蘇經濟發展呈現出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的良好態勢。目前,江蘇已培育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;新型電力裝備、工程機械、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等1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入選“國家隊”,穩居全國前列。
生態進、生產退;治理進、污染退;高端進、低端退……在江蘇,優質的生產要素,正隨著一江碧水流向環境更好的地方。2022年,江蘇沿江地區GDP占全省比重超過77%,科技研發投入、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新技術企業數占全省比重均超過80%,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要素加速聚集,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的新路子,在江蘇越走越寬。
來源:無錫日報